邁出從接觸式到隔空的第一步,踏實攻克技術難關
斯普奧汀副總經理歐陽慶瀚:“在技術方面,我們也想早日實現用戶的需求,比如像wifi一樣的充電。但是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新技術的發(fā)展也需要經歷先落地一些應用場景,再進行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最終達到一個最優(yōu)的無線充電技術。目前我們跟OPPO合作推出的手機無線充電就是解決的介于桌面場景下的邊玩邊充方案,先邁出從0到1,從接觸式到隔空的第一步,再到未來大家都憧憬的場景?!?/span>
無線充電發(fā)展到今天,在各大終端廠商的推動下,已經被應用到包括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等多種設備上。盡管無線充電的功率,已從最初的5W提高到目前市面上最高的50W,但跟有線充電相近的功率,并不能改變大多數人對其“雞肋”的印象。畢竟現階段市面上大多消費領域的無線充電,依然需要設備與充電板進行接觸,甚至要擺放到準確的位置才能正常充電。
不過,人們對于真正的遠距離無線充電依舊抱有很大期望。去年愚人節(jié),OPPO展示過一項“FreeVOOC隔空充電”技術,可在10米內實現5-10W的穩(wěn)定充電功率。盡管這只是一個愚人節(jié)的營銷活動,但它所受到的關注也足以體現消費者對于“隔空充電”的期望。
今年1月,摩托羅拉、小米相繼高調發(fā)布了各自的隔空充電演示視頻;OPPO在2月底的MWCS 2021展會上,也展示了其最新的隔空充電技術。
在接受華強電子網記者采訪時,斯普奧汀副總經理歐陽慶瀚表示:“斯普奧汀2020年的業(yè)務較2019年增幅提升比較快,大概有220%,實現翻倍增長,并且有更多的行業(yè)巨頭與我們進行了無線充電合作與探討?!?/span>
據透露,目前奧普斯汀接到的場景基本都是隔空充電的應用。歐陽慶瀚還認為,未來市場需求會多數集中于兩個方向:以手機、IoT設備、智能穿戴為代表的消費電子方向;以及以無人機、機器人、移動式攝像頭為代表的工業(yè)智能制造場景。
事實上,OPPO在MWCS 2021上展出的隔空充電技術就是與斯普奧汀合作開發(fā)的。這款隔空充電產品可以實現在十多厘米的立體空間范圍內自由進行隔空充電,功率達到7.5W,可以在游戲過程中擺脫線材的束縛,實現邊充邊玩的真無線體驗。
不過,相比于小米與Moto的隔空充電宣稱能夠達到1米甚至數米的距離,OPPO這款產品只能為十多厘米范圍內的產品供電,實在有些相形見絀。但事實上,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兩者技術路線不同。
對于磁共振以及RF兩種技術的應用場景,歐陽慶瀚表示,目前磁共振技術主要集中給中小功率的消費電子、工業(yè)產品充電;RF充電適用于一些很小功率的傳感器且無人場景下的遠距離充電。
“未來,多種無線充電技術或將并存,企業(yè)可以選擇適合自身應用場景的無線充電技術。”歐陽慶瀚補充道。
總而言之,無論是磁共振還是無線射頻,兩種實現隔空充電的技術其實都有其局限性。實際上,Ossia和Energous早已在北美有隔空充電產品上市,但遲遲未能大規(guī)模進入市場,顯然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以最早推出隔空充電技術的Ossia為例,作為Cota技術的開發(fā)者,其自身并不直接銷售產品,而是以技術授權的形式運作。Cota在2018年已經通過FCC(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關鍵測試,并獲得物聯網設備批準。但問題在于,FCC僅批準允許Cota在全國范圍內向商業(yè)和工業(yè)用戶售賣,仍禁止向家庭用戶出售,這是Cota未在消費市場掀起波瀾的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僅僅支持最高1W的充電功率,也導致了Cota注定只適用于部分物聯網或智能家居的場景。
隔空充電技術遲遲未能走進消費市場,歐陽慶瀚認為,最主要原因還是轉換效率以及安全認證兩個問題:“我們之前也做過實驗,但是發(fā)現在數米的充電距離下,充電效率是非常低的;并且商用項目要去過安全認證,就我們的經驗來看,國內外用毫米波去傳輸能量的方案基本沒法通過安規(guī)測試,會有很大輻射安全隱患?!?/span>
歐陽慶瀚則認為,隔空充電也不是什么“黑科技”,只是一項目前還未被大范圍使用的新技術。與此同時,近期工信部發(fā)布的無線充電暫行規(guī)定也為無線充電市場帶來了另一種局面。
對于隔空充電規(guī)模進入市場的時間節(jié)點,歐陽慶瀚表示:“工信部發(fā)布了無線充電管理規(guī)定后,毫米波無線充電已經被排除在標準之外,無線充電市場將由各方亂戰(zhàn),噱頭營銷充斥市場的局面,規(guī)范到以實用價值的局面,具體時點需要整個上下游產業(yè)鏈的共同推動,從有線充電到接觸式無線充電用了十年,再到隔空無線充電,可能就會很快了,畢竟是真正能解決問題的技術,并不僅僅只是提升體驗感的bonus方案?!?/span>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目前隔空充電所面臨的技術問題還有很多,想要達到真正無拘束的無線充電還有不小距離。歐陽慶瀚坦言:“在技術方面,我們也想早日實現用戶的需求,比如像wifi一樣的充電。但是 騏驥千里,非一日之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新技術的發(fā)展也需要經歷先落地一些應用場景,再進行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最終達到一個最優(yōu)的無線充電技術?!?/span>
在部分手機廠商的推動下,讓隔空充電這項仍未完全成熟的新技術提早進入到大眾視野中,也變相加速了整個行業(yè)前進的腳步。但技術發(fā)展依然要遵循客觀規(guī)律,一蹴而就并不現實。對于隔空充電而言,功率、距離、安全這三點是需要行業(yè)在試錯中找到平衡點,并在不同的技術節(jié)點中合理地進行取舍。
歐陽慶瀚表示,目前斯普奧汀跟OPPO合作推出的手機無線充電就是解決的介于桌面場景下的邊玩邊充方案,先邁出從0到1,從接觸式到隔空的第一步,再到未來大家都憧憬的場景?!傲硗?,遠距離的安全認證方面也是一個比較難的點。斯普奧汀只做可以商用的技術,所以在安全認證這塊,要符合客戶要求的安全標準,也是研發(fā)的著重之處。”
對于無線充電的安全需求,今年2月19日,工信部發(fā)布了《無線充電(電力傳輸)設備無線電管理暫行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其中就對無線充電設備的工作頻段、額定功率、電磁輻射等制定了標準限制。盡管只是征求意見稿,具體標準數據并未落實,但對于無線充電行業(yè)必然會產生一定影響。
歐陽慶瀚表示:“該征求意見稿規(guī)范了無線充電市場,比如前段時間被其他公司拿來玩概念的GHz電磁輻射充電正式被排除在外了,且50瓦的功率限制也說明了無線充電不應該只是一味的增大功率,而忽視了用戶真正想要的充電體驗感以及安全性,這也符合我們公司一直堅持的功率段方向。同時,電磁輻射安全方面,也真正有了規(guī)定,我們之前一直做得所有測試與認證都是符合新規(guī)要求的。”
“我認為這份征求意見稿出臺得很及時,讓無線充電市場回歸到實際應用,不只是玩噱頭。讓專注做研發(fā)的企業(yè)們可以更加踏實的攻克技術難關,讓廣大用戶早日自由無拘束的安全隔空充電。”歐陽慶瀚補充道。
如同近年來各大手機產商的快充競賽一般,在無休止地提高充電功率的同時,有時候功率數值并不能對用戶實際體驗帶來很大提高。當然,有線充電由于本身接口的存在,安全性相比無線充電有天然優(yōu)勢。但傳統(tǒng)的磁感應無線充電也似乎走上了功率競爭的道路,而隔空充電等新技術所存在的安全風險更是指數級增長。實際上,小米、OPPO所發(fā)布的隔空充電技術,皆沒有在近期推出市場的打算,更多是因為營銷需要而發(fā)布。因此,在真正無拘無束的隔空充電到來之前,更需要無線充電行業(yè)減少浮躁,踏實解決技術難關,讓“噱頭”回歸實際應用。
